Foodie Studies X Dior Cocktail Class_飲私 教堂裡的音樂酒吧
自從學長2015年經過多年的磨練與人際累積之後,出了人生第一本書「微醺告解室 :一名調酒師的思考與那些酒客的二三事」,由二魚文化出版,之後也因此接了很多調酒講座沙龍,尤其跟食物課(Foodie Studies)有很多的合作機會,從那時起開始陸續有:愛的大冒險 巧克力工廠的微醺舉杯; 小王子的漂浮時光 氣泡雞尾酒教室; 女神的魅力舞台 希臘神話調酒,而第一次有幸參加可是過了一年半的時間,有幸被邀請擔任小助理@ 飲私 教堂裡的音樂酒吧
2017.4.29 這場和酒與東方輕音樂的午後在台大雅頌房靜靜地展開,雖然在這裡待了六年,卻從來只是為了趕課而匆匆經過,耳聞多次在其中舉辦的工作坊,卻沒一次好好體驗過,而是到了畢業一年半之後才帶著從容的心情來到這個寧靜小教堂。
這場音樂與飲食文化的交流,匯集了各路好手,包括侯力元調酒師:調酒資歷十年,熱愛文學X酒X重金屬音樂:還有另外兩位音樂家,竹笛手_任重與鍵盤手_徐瑋廷,
開場即來了竹笛充滿東方櫻花飄落般的好音樂,過去總是選擇我偏好的爵士樂或輕搖滾,聽到東洋味重的音樂除非是因為看了劇或電影感染而想多留意,但是他們的竹笛跟鋼琴美好搭配,完全讓聽眾進到心定的氛圍中,而在這之下,老師也跟著自己的節奏慢慢調製出第一杯酒:茶の醺,處女座注意細節老師也很貼心,為了讓參加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都可以在家調製,酒譜的材料都是一般大眾可以輕鬆取得的,並且也大方公開配方
想到,昨天才問起老師,覺得在創業初期資金的來源很重要,還跟他提議了幾間"市面上"的工作坊,不管是私人體驗或是企業客戶等等,收費高昂要累積資本是相較輕而易舉的事,但老師淡淡地回我一句,他不希望調酒文化只侷限在某個社會階層的人,並且以他的經驗,像我們這樣大家呼朋引伴或是救國團的方式認識的學生,也比較容易有教學上的互動以汲取靈感作為每支酒故事的後盾
茶の醺 (蜂蜜水 X 壹岐娘麥燒酌 X 檸檬片 紅糖 畫梅)
全場都一致認為這道酒就像長島冰茶,外貌安全酷似泡沫紅茶輕鬆下肚應該也只是一片蛋糕的酒量,但卻渾然不覺這支酒其實酒精度也不低呢 ^^
這隻酒一定要提提他的基酒_壹岐娘麥燒酌,
看看她嚇死人以為是七月半的特別酒模樣,
產地:長崎
酒精濃度:25%
撇布:使用長期留過玄武岩層清冽的自然水質,加上採用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蒸餾法-「減壓蒸餾」,為壹岐之藏的代表作。
日本燒酌小教室
燒酌是日本的傳統蒸餾酒,依據蒸餾次數分為:
1. 甲類燒酌 -->使用連續蒸餾機蒸餾,酒精濃度36%以下,酒精純度高,多用於加入碳酸飲料或果汁飲用,或使用於調酒。
2. 乙類燒酌 -->使用單式蒸餾機蒸餾,酒精濃度45%以下,又稱本格燒酎,十分道地的口感,發揮原料的風味與個性。
而這次使用到的酒為本格燒酌類,又分為三種:泡盛 (沖繩style)、醪釀、渣釀燒酌,
醪釀燒酌主要是以米麴上加入地瓜、米、麥、黑糖一起發酵製成,像鹿耳島的芋燒酌、熊本米燒酌、壹岐麥燒酌、庵美黑糖燒酌。
偷偷說這邊的芋燒酌的芋字,指的是地瓜不是芋頭唷!
蒸餾過程經過職人的經驗分享,
燒酌主要的製造過程為兩步驟:
Step 1: 製麴(2天),把水和酵母混和 一次發酵(酒母)
Step 2: 加入賦予燒酌主要味道來源的米、麥、地瓜,隨後再次發酵最後蒸餾熟成(一年或數年),
而職人經驗談的一番言語,讓我大為震驚,社長提到在他的四十年職涯中,不能吃國民美食(納豆菌) 以免厲害的納豆菌附在身上吃掉製酒麴菌,製酒就像照顧小嬰兒滿懷情感的照顧 但若要跟製酒或製麴的人結婚 一輩子都不能吃納豆是我們的傳統 (剛好不吃納豆菌的人不就恰恰好)
這個職人精神就稱作,燒酒道,真實 反映他人生的一面鏡子,有一說如果能製作出好喝的燒酒他的人生也是開心的,燒酒道的精神和日本劍道柔道的基本精神也跟武士道是一樣的,倒不如說技能的精益求精永遠都沒有捷徑
Reference
食物課Foodie Studies FB page-->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tudies/
Dior 微醺告解室 FB page-->https://www.facebook.com/dioreatcocktail/?fref=ts
博客來_微醺告解室:一名調酒師的思考與那些酒客的二三事-->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