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4.25  公民沙龍-舞春惜食場

圖片1.png

[ 解決剩食不是靠一條條規則,而是靠一個個人 ,我們講的剩食,指的不是吃剩下的食物,而是指生產過剩的食物]

謝謝大口大口吃部落客美人方的邀約,一開始聽到這個主題有很多"感覺",主要是覺得自己從小很挑食,偷偷把早餐硬塞在嘴巴再吐掉為了蒙混母親也是常有的事,

覺得好像沒資格去參加強調"珍惜食物"的沙龍,但想想就是因為過去沒有根深蒂固的體會跟多了解,我更應該讓自己更有感。

惜食這個主題在今日生產過剩或是分配不均的時代總是被提起,剩(plus, waste,loss)=供(supply)-需(demand),包含很多可能,

比如說農田因為天候異常或是蟲害影響而得丟棄農作、食品製造廠的副產物(白吐司的框框邊,可能轉嫁到畜牧場)、餐廳測試食品丟棄、因為計畫性生產與需求預測有很大的出入而導致生產過剩效期過短而得丟棄,等等很多個可能。 而問題發生了總是有不同解決方法,其中我覺得最應該從教育_食育的角度出發,因為唯有走到心坎裡才會付諸行動!

置入性推撥-->好友部落格(大口大口吃) http://abbyyyyyy.pixnet.net/blog

參考聯合報的飲食革命翻轉餐桌的特刊,目前大概有幾種方式:

1. 可食校園計畫(本篇主題!)

2. 立法改革推動(營養午餐、食育士認證)

3.慢食文化的帶動

4. 名人名廚影響力推動,社會責任料理美食

今天特別有興趣的會是第一項! 想拿幾個美國食育活動為例子

可食校園計畫(Edible Schoolyard Project) & 西雅圖必肯食物森林與收成共享  

080_bam_opene_110827sm.jpg

 

可食校園計畫(Edible Schoolyard Project) 

可食校園計畫於1994年出生,由美國有機運動教母與社會運動者的名廚 Alice Waters,由Chez Panisse基金會所推動,第一所實施學校為加州柏克萊的馬丁路德金恩中學,整個花園與廚房占地一公頃呢!

Alice-Waters-Vogue-Magazine.jpg

bb5b1dfccf94e9c4f6dab4bc266b2a33.jpg

464108357_cae8516174.jpg

先套幾句slogan:"你吃甚麼就是甚麼; You are what you eat"如果我們能在校園教導小朋友認識食物,選擇食物,才是改變世界的開始,有聽過將剩食配送給街友、養老院等等,

的確,他們都是減少剩餘的方式,但治標沒有治本,從小培養習慣,長大就很難忘懷也得以一代傳承一代

Alice的菜園教室邀請到社區居民、建築師及各個專業一起規劃實驗農園,並且課程也能讓學生學習數學、生物、化學與歷史等等課程,讓學識跟土地有所連結

(想想,唯有看見跟明確的想像記憶力才能根深蒂固,突然想到以前高一看到化學元素表,各個元素的顏色或假想立體結構就生氣,覺得沒親眼目睹可以不要背嗎)

食育課目標與教學方式案例

maxresdefault.jpg

8年級食育課學習目標為:學習6種有機體必須元素:碳(C) 氫(H) 氧(O) 氮(N) 硫(S) 磷(P),

課綱(學完就天才了啊!):介紹6元素/解釋有機體需要這六種必須元素才能存活/解釋微生物轉化作用/用有機堆肥土說明微生物作用在植物上的氮循環 (土壤學在那兒)/

                          說明人類如何攝取蔬果獲得養分(所以生化跟營養化學要精通?)

這所中學6, 7年級生,每年要上十堂的花園課 (還可以報名嗎?)及十堂廚房課,有意思的是花園課程都與加州政府所規定的數學科學課程結合,廚房課程則融合歷史、地理人文等課程。

課程老師擁有主導多樣性的權力,發展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教案:讓數學更美味,教學生製作果醬在調整配方比例,學生要根據各項變數畫出圖形、斜率及代數公式!! (想看是甚麼方程式?)

突然也感嘆起自己的國中、高中時代,多少非主科命名的課程,家政、音樂及美術都被借去寫練習券,扼殺了多少小朋友探索自己興趣的可能,況且這樣的實際體驗課程不是能讓我們繁瑣又需要想像的理工科更好記憶更有效率嗎? 到底當年我們都做了些甚麼?

自己的午餐自己種 (Grow Your Lunch)

photo_16_1.jpg

美國舊金山的麻辣教師 Benjamin Eichorn,希望發展出十件可食校園的理想教材,讓每個想在校區設立實驗農園的學校、老師、帶孩子重返田園夢的大人們,都有依循可以讓田園一秒變教室!

Benjamin同學在加州柏克萊的可食性計畫擔任教師,如今他設立的公司協助許多加州小學與中學發展適合的教學花園及環形戶外教室、溫室、雞舍、堆肥場及工具間等等。五年來他幫忙發展十育的學校有百所,接觸了四萬名的子弟。

當初為了讓心有餘力的愛心老師 (不了解植物農學但卻認同可食校園精神者)加入這個計畫,他決定募資寫教案,並成立農業諮詢社會企業,致力教導大家如何自耕自食,令人驚訝的是,原本設定六千五百美元的目標,不到一個月,募款竟然突破200%!! 募到一萬三千五百美元!

Edible-Gardening-Hardcopy-1024x312.jpg

西雅圖必肯食物森林與收成共享 (Beacon Food Forest)

beaconff_group_photo.jpg

景觀設計師Glenn Herlihy,與好友的理想實踐,他在大學修了一門叫做永續栽培"Permaculture"結合生態、農業、建築與園藝的綜合學科,2009年與同學在西雅圖的傑佛森公園一腳,設計了一座植物森林,但它是一座生態多樣性(而不是單一色調同一品種的林地! 一大片針葉林之類的),怎麼說呢,他是模仿生態系統各有高矮作物交叉其中:有低矮的根莖類蔬菜及高層的堅果樹、蘋果樹、櫻桃樹、甚至還有蜂巢,不需要太呵護的栽培他就可以健康"順著毛流"長大 

673893_orig_wide-e5e4acd120d35bba6eb1716d3479b90781772896-s800-c85.jpg

20140924beaconforest_006.jpg

 

共享的農園,搶著當志工

這座森林至今都沒有全職員工,而是全由社區志工一少包辦,成為許多城市發展農園的標竿! 不只西雅圖,其實世界各地,像加拿大(Spring Ridge Commons)、美國加州(Noyo Food Forest)

、英國倫敦(London Orchard Forest)等等。

 

說了這麼多例子,並不是要教我們崇洋媚外,但國外有成功好經驗可以學習也沒有說不試試看的理由,我也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跟鄰居有個小菜圃( 不像自己來是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實在不夠! 萬一出國回來不就等著收屍?),調個午後沁涼飲料,有後院的莓果類、薄荷葉可以摘取,做個義式料理有個百里香、迷迭香與羅勒使用(完全沒再管氣候可不可以反正有園藝跟氣象專家可以詢問),做個西班牙料理去採小番茄做個東南亞料理有個檸檬葉紅蔥等等,然後在辦個屋頂異國料理趴 (Daydreamer)

5faff373b2d1da987a20308b64259fc0.jpg

Reference

Grow Your Lunch (Youtube)-->

食物森林創辦人 種出西雅圖的夢想家園-->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8372/1191288

Lists of Community Food Forests-->https://missioneden.wordpress.com/

Editorial Gallery-->http://consciousbeauty.com/portfolios/editorial-gallery/

「自己的午餐自己種」 熱血食育教師超級計畫-->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72/3377

arrow
arrow

    jeanhung08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