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這本書之前,

或許很多人常常看到別人介紹國外,不管是日本/美國/歐洲各大陸的分享文或是口述,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說故事者情不自禁的微笑,因為這段經歷讓他理解得以改造自己的思維模式,

其實崇洋媚外並不見得是只有表象、關係之間的聯想,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一言一行一經驗,各自以我們擁有的創意與資源換取的正面與負面經驗,

才是我們應該要從中學習抑或是增加捨去的 :) 站在巨人的肩膀,當巨人都說話了怎麼能不多加把握?

圖片1.png

對於瑞典這個地方,我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在馬爾默(Malmö, 瑞典第三大城市)的海灘邊待了一個下午

陪伴在身邊的也不是瑞典人,我只記得"高物價 (漢堡套餐都要花約三百)/童話般的城鎮街景/無視別人天堂般的海岸/木頭街道上愜意的人們"

所以等於我對瑞典是一無所知只是一面之緣。因緣際會,最近好友的姊姊借了我一本書 "幸福是我們的義務 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假想性的思考關於瑞典的日常瑣事 

9789861335834-01.jpg

到底這位巨人,是甚麼魅力讓他賦予魔女宅急便的少女成長的魔力(硬要置入),是誰培植了創造IKEA/Spotify/Skype創辦人的小腦袋

圖片2.png

這本書四個小節分別是從瑞典的家庭生活/教育/工作/幸福去切入,

作者叫吳媛媛,台大中文畢業後到瑞典進修並生活 (突然置入 日本太太好吃驚_瑞典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5j_vHNJpBk

今天主要想談到的是 瑞典式教育_中學生的數學口試與瑞典人的大數據批判思維助長了全民福祉起源的政策

她提到適逢競選期間,曾經遇過助選員來家裡訪問,得知支持競爭政黨之後,助選員也沒有因此震驚然後發出花言巧語攻勢,

而是記錄對方反對的理由,並提供一個公正的網址去看不同黨怕對該城市提出的預算案做為參考,來做支持與反對性數據的起源。

數據的家_瑞典數具局 SCB(Statistic Central Bureau)

圖片4.png

數據局是瑞典負責發表官方統計數據的政府機構。瑞典的國家級統計可以追溯到1686年,當時瑞典信義會的各教區被下令對人口數量的進行記錄。瑞典統計局的前身報表局(Tabellverket)成立於1749年,並於1858年改為現有的名稱。截至2005年,該機構共有約1,400名雇員。從數據局官方網站,看得出瑞典人對蒐集分析數據的熱情變成一種習慣,這樣的經常性更新也顯示政府當局的重視。一上去看才發現他的完整性讓人傻眼! 包括所有日常面向:農林漁牧業/商業數據/教育組織圖書館文化資源/選民意見/能源使用等等總共22個歸類! 手癢點了"Animals products. Annual and monthly statistics - 2017:1"更是驚訝! 農畜類產品:雞豬牛羊奶等等的歷史數據完整並有持續性更新並且作同期比較讓我們知道,2017年一月酪產品跟2016與2015做比較牛奶/奶油與起司的消長,不管是異常天候因素還是消費者行為抑或是進出口政策導致這個結果,都可以讓相關產業有因應政策!( 想想當初碩士要找個芝麻油主要產區年產量,還只有三四年前的數據可以參考,並且在同個平台上做中樞系統四散各個領域專業人士的資料,整合性完全無法比!)

圖片3.png

 

數學科考口試?

作者提到他當初在補修文科需要的數學學分時,舉辦的數學期末考考四個半小時! 還包含口試,而口試是以團體分組,利用拿到的圖形(二次方程式的曲線圖),去輪流用自己的話語去解釋不同圖形的含意與他如何應用於生活中。想到小時候也算是被強迫式的被進行補習班餵養的孩子,數學科我更是心有戚戚焉,對於各種二次方程式曲線圖,印象中國二的我當時就在想我記得橢圓形的軌道式可以做甚麼?計算衛星讓地球的時間嗎?(突然想到如果想當NASA行星運行計算分析師或是工程是好像有用?問問關鍵少數的女英雄) 有沒有更貼近生活的實例? 但從來都沒有人解釋過"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 公式從來都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沒有人引導這些意義如何活用而賦予我們生活的基礎。

瑞典的大學入學評鑑方式有分兩種:第一種為在校成績;第二種是升學考試,考試的分為語言跟數學兩科,數學部分有個科目叫做"數據、圖表與地圖 (Data, Table, and Map)。這個科目主要為日常性問題,目的是為了要看學生是否有能力在拿到圖表(參照下圖)中可以解讀資料的表達重點並且根據數字去判斷結論,去避開常見的數據陷阱。這些都不是標準解答可以應付的,而是要重點歸類並且根據自己的生活體悟去賦予解釋,只能靠平常大量閱讀各種媒體提供的圖表並研讀論述的正確性來累積經驗 

圖片3331.png

 

 

如果我們從小就培養在現今媒體轟炸連在資訊的來源真實性都未知的世界裡,如何透過有效的現有數據去抽絲剝繭提出可信度最高的結論是很重要的能力,十年後二十年後這個社會是不是可以更不一樣。延伸到社會,民主社會的選民組成,其實世俗的高知識份子比例並不高,如果透過人民腦袋選出的政府造就出未來的建設去當國家經濟的動力來源,姑且不論政客那一環,那決定選票去向的我們,如果再小時候就開始著手培養理性思辨的素質,是不是可以替未來的孩子營造更有保障的未來。

另外再找有關瑞典的教育方式,看到最令我震驚的是,2017年3月瑞典政府剛宣布,未來會把程式語言納入小學一年級的必修科目! 以體現在二十一世紀銷售模式的改變與商業行為透過程式語言已經主導向另外一個境界,而轉變的過程電腦程式語言只是個敲門磚,但沒有工具又要怎麼徒手蓋房子? (有點誇張的比喻),並不是說我們要百分之百照抄別人的思維模式跟政策,但如何與時俱進的更新政策去引領新的世代教育走向,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 

kodande_tt_henrikmontgomery.jpg

 

 

 

 

 

 

 

 

 

 

Reference (巨人的肩膀)

>瑞典統計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1%9E%E5%85%B8%E7%BB%9F%E8%AE%A1%E5%B1%80

>用數據教小孩!瑞典從小訓練「數據邏輯思考」,成為造就 Spotify、IKEA 的創新大國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01/01/stastics-sweden/

>SCB http://www.scb.se/

>Sweden's government is about to introduce coding in schools — from first grade http://nordic.businessinsider.com/swedens-government-gives-full-support-behind-coding-from-grade-1-2017-3

 

arrow
arrow

    jeanhung08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